您的位置:首页 >>> 文章浏览
铜鼓镇:强产业 促就业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
2024-7-26 来源:长宁新闻网

长宁新闻网讯(李万宁)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先兴。近年来,铜鼓镇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,坚持产业为基、就业优先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
葡萄丰收挂满藤。盛夏时节,位于铜鼓镇十八子家庭农场一片丰收的景象。走进农场的葡萄采摘园,一株株葡萄藤上挂满了晶莹剔透、饱满诱人的葡萄。在阳光的照射下,成串的葡萄闪烁着迷人的光泽,令人垂涎欲滴。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穿梭于葡萄园,兴致勃勃地体验着采摘葡萄的乐趣。

“之前就听说十八子农场的特别甘甜。今天就约到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农场采摘。这边的葡萄不仅品种多,刚刚我们也尝了,葡萄非常的甜。我们就想多摘一点带回家,和我们的亲戚朋友一起分享。”游客王辉说。

水果经销商欧阳霞这几年都是买十八子农场的葡萄销售,她说:“每天去珙县巡场卖都是早上现摘的,特别是冰糖葡萄卖得比较好,每天都要卖一两百斤。这里的名气大家都知道,所以回头客比较多。”

十八子农场负责人李秀猛告诉记者,今年葡萄采摘从6月份开园,一直到十月份结束,一共有18个品种。早熟的有蓝莓葡萄、金手指,晚中熟的有阳光玫瑰,每天的产量能摘1000斤。

十八子农场位于铜鼓镇铜星村二组,主要种植蓝莓、阳光玫瑰等 18个品种的葡萄,凭借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,农场先后荣获四川省精品花果人家、县级创业示范基地、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农场等称号,并成功通过了无公害水果基地认证。近年来,在镇党委、政府的支持鼓励下,农场依靠科技创新,采用滴灌浇灌、防草布等种植技术,不断扩大产业规模,积极带动群众就近就业。如今,十八子农场的葡萄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 150亩拓展至260亩。

“每年的疏花、疏果、采收、剪枝,用工量多的时候要50多个人,平时管理都要十多个人来管理。我们每年支付人工工资都要六七十万。”十八子农场负责人李秀猛说

铜鼓镇铜星村二组村民曾龙其在农场里主要负责疏果、剪枝、绑枝条,他高兴地说:“一个月忙的时候能干20多天,一年能干七八个月,一年下来还是有一万七八的收入。”

乡村振兴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铜鼓镇大力发展白酒+特色水果产业,积极探索“党建+电商+产业”发展模式,实现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近稳岗就业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截至目前,全镇现有白酒企业5家,其中规上企业3家,年产白酒约8000吨,年均实现税收4000万。种植枇杷、柑橘、葡萄等水果12000余亩,带动群众就近就业600余人。

铜鼓镇党委书记石代富表示:“下一步,铜鼓镇将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,扎实做好“产业+就业”两篇文章,积极发挥我镇特色水果和白酒产业资源优势,持续发展壮大枇杷、柑橘、葡萄、白酒等特色产业规模,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川南白酒生产基地,将扶持壮大白酒企业、十八子农场、枇杷西施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,联动吸纳脱贫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,大力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。同时以举办“枇杷采摘月”“葡萄采摘月”为契机,做好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奖补等政策宣传,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,全力抓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,奋力实现“两个高于”目标。”